有機知識

小瓢蟲的環境條件

*有機農場的條件

常言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台灣總面積36000平方公里,但高山區就占了一大部份,剩下的平原及丘陵區也因此居住了大量的人口,因此導致台灣地區地狹人稠的情況,許多土地也因此而慘遭過度開發,所以並不是每一塊土地都適合有機耕作,因為有機耕作需要很「取巧」的「借重」大自然的力量,如果土壤非常貧脊,想用人為的方式做土壤改良,將會是個十分艱鉅的工程,農場土地己經受到汙染或附近的水源不適合農作灌溉,要改變土壤也非常困難,週遭的生態環境若遭到嚴重的破壞或者汙染源一直存在,那也很難做有效的發揮。

所以先抉條件就是農場必須要有乾淨不受汙染的土壤、潔淨的空氣、陽光、水,還有要保證往後不會受到汙染,是一個很嚴苛的條件,所以經營有機農場不單單只是經營者要有「心」,更重要的而是農場環境位置的選擇,先有好的地理環境再輔以耕作者的理念技術,這樣所栽種出來的作物才能與耕作者的期望相互輝映

 

*農場環境淺談

從小瓢蟲農場附近的環境來觀查,有雜木林環繞、水源充足,農場似乎處於得天獨厚的優勢,這就是當初小瓢蟲為何選擇這塊土地的原因,從過去到現在東勢一直是台灣的重要高經濟水果生產區。當初小瓢蟲要由橘子園轉為種蔬菜時,曾實施一番的整地計劃,挖掉陳年老樹、鬆土、培土,然後做土壤有機質的填補,土質改良逐漸進行。

還有生態環境的考量,農場的四週充斥著雜木林,鳥類、動物甚至有些蟲類得以棲習於此,有助於自然生態的食物鏈重建及維持,因為有這塊雜木林,小瓢蟲才敢從事有機農業,否則,沒有這個得天獨厚的環境,想以人類本身的能力是沒有辦法持續經營的。

再來是遇到蟲害時,一定要能容忍損失,不做人為的干預,耐心的等待天敵出現,幫你解決眼前的問題。

小瓢蟲農場在種植初期也發生過很多次的蟲害,有些菜機乎全軍覆沒,但小瓢蟲還是堅持沒有用農藥,因為要把週邊的生態食物鏈培養起來,需要一段很長的時間,通常需要二至三年的時間。

像在創立初期,菜園出現蚜蟲是經常有的事,而蚜蟲最怕的就是瓢蟲,在瓢蟲聞風而來之前,是否能夠忍受滿佈菜園的蚜蟲,甚至目睹辛苦栽培的蔬菜被成群蚜蟲啃食至骨的慘況?或許有些農民會以過去的心態著眼,當不能忍受這種情況時,他們就會認為遊戲到此結束,然後農藥一噴,蚜蟲死了,當然瓢蟲也不會過來了,自然生態的食物鏈也因此終斷。

小瓢蟲是如何堅持不用農藥的理念,或許就是希望看到農場生態完整的呈現最自然的食物鏈,每到農場的雜草叢生處,蹲下往草叢一撥,就會看到許多蚱蜢和小生物向外奔逃,而農場不時也會有白鷺絲及其他鳥類來農場參觀,對於一個有機農場而言,有什麼比豐富的生態更值得驕傲的呢?

 

*小瓢蟲有機藍圖

小瓢蟲農場成立一構想是「偶然形成」的,在一開始並沒有完整的規劃,而就在此時,MOA國際美育生態基金會,將自然農耕以宗教使命的方式在全球推廣,小瓢蟲有機農場於民國82年草創初期,就受到MOA輔導人員的專業協助,也接受MOA提供的多項相關規劃建議,農場本身就是在山谷裡的丘陵地,早期以原始地貌種植柑橘,但當農場決定以有機蔬菜為主要作物時,發現原有地形並不適合栽種有機蔬菜,所以先將山坡地改良成梯田地形,將整片坡地規劃分四十五個小梯田,除了水土保持的考量之外,也因為種植蔬菜,地表裸露的機會較多,為避免表土流失的現象發生,所以一定要將坡地整成梯田,這對土壤的管理與田間的操作有決定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