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知識

小瓢蟲的老生長談(下)

*夢想與實踐之間

對某些人來說,是非常渴望擁有一塊地,一塊好地可以耕耘,但是要實現這個理想,對於一個不曾擁有地的人,有時會變成一種夢想,而對已經擁有土地的人又不見得會珍惜或是善用土地,兩者之間似乎充斥著某種程度的矛盾。

說實在的,務農是相當辛苦的一件工作,下雨天要下田,寒流來時要下田,在結霜的早晨,你必須趕在太陽出來之前先用水洗去覆蓋在植株上的層霜,如果稍微遲疑一下,想說在太陽出來之後,天氣暖和時才起床下田,那恐怕菜已經凍傷了,而在盛夏時節,也必須在烈日下工作,這其中的辛苦,我想應該不言而喻了吧。

從事有機農業不光只是生產栽培的技術,它還包括推廣、銷售、通路等方面,甚至還要有基礎的消費成員,每個層面都是很重要的,現在台灣的有機農業的問題就是在於生產者不僅要生產高品質的蔬菜,還要自己去促銷並教育消費者,然後還要包裝行銷等等,這一切都要生產者自己來,等於是十八般武藝樣樣都要會,如果一直維持這種生產方式,並不是我所樂見的未來。

回到主題,對希望能夠擁有土地的人及擁有土地卻不珍惜善用的人,這兩者之間或許充斥著矛盾,但也有共同契機,那就是「生存問題」。

如何才能讓兩者之間的矛盾轉成契機,我想透過前者的理念去支持後者的有機耕作,讓渴望擁有一塊好地的人將他們的夢想託付給真正有技術能力及遠景的農民,給予實際的幫助,以訂購蔬菜的方式讓農民的生活沒有後顧之憂,生活沒有了疑問,那麼農民怎麼會不珍惜他們所擁有土地呢?而自己的有機夢是不是也應此實現了呢?

所以,農民只要扮演好生產者的角色就好,其他的就交給其他人吧!但目前台灣的有機農業情況就並非如此,目前有機農業如雨後春筍一般的大量出現,但能在還沒開工前就能得到消費者支持的,又有幾家呢?因此,真正不會被「生計」所困擾的有機農戶又有幾戶呢?會不會因為從生產到買賣都要靠自己,最後被迫走回頭路呢?

最後, 矛盾與契機只是正反之間,需要靠大家的幫忙,才能找出最後的出口,讓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的理念傳達能夠暢通無阻,也唯有靠著這種方式,台灣的有機農業才能持續發展,讓台灣這塊土地冒出更多的有機嫩芽!!

 

*觀念分享

「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說明有很多人不了解農作的辛苦,所以農場也提供了教育訓練的課程,在消費者方面,只要是農場的會員,可以到農場的木屋過夜,迎日初、看日落,赤腳在田間行走,看蔬菜如何生長,聽叢中的蟲子如何鳴叫,感受小瓢蟲的有機自然生態環境。

農場也極積與學校、社團等極積配合辦理農場教學體驗,簡單的田園教學,讓許多青年學子對農作留下深刻印象,農政單位推廣的漂鳥營、築巢營、園丁計畫等,農場也提供場地與講師合作教學課程,希望透過互動式的田園教學,讓有機的觀念在學員的心中發芽,與小瓢蟲一同分享「種一畦蔬菜,還大地一畦淨土」的簡單理念。

  

*永續經營

有機耕作值得大家支持,因為耕作過程對環境帶來的正面效益,一個農場有個兩三公頃就很大了,而一個農民可以工作的年限,至多是三、四十年,所以一個有機農場在怎麼發揮,也只是一個「點」,所以永續經營的觀念非常重要,希望有更多的人,認同有機的觀念,有更多的農民投入有機,有更多的消費來支持有機,讓有機成為一種全民運動,一種生活方向。

*小瓢蟲網路空間

國內有機栽培的發展,在農政單位的大力推動之下,已有近二十年的發展歷史,在公商業繁忙的社會,要消費大眾靜下心來關心自己三餐所吃的食物其實是很不容易的,而消費者多有刻板印象,以為付較多的錢就認為能買到較好的食物,因為利潤高,導致市面上所販售的有機產品,時常有不肖業者魚目混珠,因為認知不足的關係,所以消費者還是願意以較高的價錢去換取這些不實商品。

一般來說,外觀上有機栽培的農產品,外表一定比較醜,口感也不會比一般蔬特殊,所以顧客若沒有很深的認知,很難辨別箇中的差異,所以有機農場有必要建立一個以方便、快速、容易與顧客互動的溝通管道,小瓢蟲有機農場的經營管理過程,有許多報章雜誌、刊物都有報導,最有效的方法,但俗話說得好「眼見為憑」,還是消費者親至農場,透過農場主人的現場導覽解說就會有很深入的互動,消費者也可一目瞭然,例如:農場週遭的環境、空氣、陽光、水,這些既具體又抽象的景象,很難用文字或語言來表達,但消費者親臨現場,自身的感受是最真實的。

所以農場成立以來,希望消費者到農場參訪已是農場的慣例,當然農場也透過網際網路,透過網路世界與消費者互動,也建置一個小瓢蟲專屬網站,隨時提供農場現況資料,方便消費者在網路上,直接了解農場的一切運作,所以農場透過網路及消費者的參訪,提供一個透明的溝通平台,期待與消費者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