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知識

小瓢蟲的老生長談(上)

*種一畦蔬菜、還大地一片淨土

一個有機農場的實作呈現與農場主人的耕作理念有很大的關係,為什麼?這中間就必須要思考經營一個有機農場,要的是什麼?要推陳的是什麼?要呈現的又是什麼?最終又能提供些什麼樣的功能?當然,以單純來說,農場對經營者不外乎只是個養家活口的地方,但一旦把有機農業的耕作當作職業時,就得仔細思考除了養家活口外,經營有機農業似乎還有其他更重要的意義存在。

 傳統的農業的經營方式是為了追求收益,所以務必要有完美的作物產出,在舊有的傳統思維之下,而大量的使用農藥、化學肥料,種種人為的控制在所難免,而有機農業就是要顛覆以往的傳統思維,從大自然的角度看待生命的成長,而「人」則是負責維護這自然循環的重要角色,以共榮共生的方式來進行農業耕作,一種「自然為主、以人為輔」的運作機制,所以經營一個機農場,經營者就務必思考清楚,自己所追尋的有機為到底是什麼?而小瓢蟲有機農場所追尋的有機則是「以大自然為師」,強調「種一畦蔬菜,還大地一畦淨土」的理念,希望透過這個理念,能讓更多的人瞭解有機耕作的真正意涵。

 

*雙贏的契機---有機認證

傳統的農業耕作方式都會使用農藥及化學肥料,不論在市場或超商所販賣的蔬菜水果多少都會有農藥的殘留,而這種現象也行之有年,所以對消費者而言,市售的蔬果多少都會有農藥殘留的刻板印象早已根深蒂固,而在現行的有機市場裡魚目混珠也大有人在,所以以上的種種現象導致了真正努力從事有機耕作者的一個盲點,就是自己所生產的有機作物不為人所認同,因為許多人不相信完全不用農藥或化肥的有機耕作,儘管有機農戶做再多的努力,也不能自賣自誇。

因此農政單位為了建立消費者信心,也保障有機耕作者的生活,包括國外先進國家都為有機農業提供了一個有機的認證制度,民國98年三月起,政府正式立法,有機農業都必須經過認證單位認證,這對生產者或消費者而言都是一種保障,當然消費者信心的建立還需要一段時間,但假以時日應該會有好的成果,有機農場遵循政府法規,向驗證單位申請驗證,在透明專業的監督之下,農民也能夠學習有效率的品管操作,目前國內政府有三個透過農委會輔導的有機認證單位:

1.財團法人國際美育自然生態基金會MOA
2.財團法人慈心有機發展基金會TOAF
3.台灣省有機農業生產協會COAA

MOA是小瓢蟲有機農場的認證單位,依規定要先經過三年的緩衝期才能正式拿到有機的認證,農場草創於民國82年,持續受到財團法人國際美育自然生態基金會的輔導,98年三月正式立法以後,農場也順利的取得認證。

 

 

*消費者與生產者之間

關於生產還有消費的基本問題,有句話說「種一畦蔬菜,還大地一塊淨土」,這是需要去累積共識的問題,畢竟對農耕,有人是在乎,也有人是不在乎的。如果少數人在乎這樣的耕作理念,那是不足以改善的;如果能讓多數人都認同,那情形就很容易扭轉過來,也才有前途。那在這樣的前提下,我覺得生產都和消費者之間應該要達成某些共識-消費都要適度的創造一些空間,讓生產都能夠去安心耕種,至少要創造價格穩定,生產者在經濟穩定之下,才能進行生產消費都所需的蔬菜品質

 

*價格定位

一般有機蔬菜價格較高似是眾人皆知的,但小瓢蟲有機農場的價格呈現穩定的狀況,也就是說四季的產期,價格大致上在平穩的狀態,不會因季節、災害而有暴起暴落之嫌,其實外面一直質疑有機蔬菜的價格為何比市價高,但他們並沒有考量到夏天或颱風、雨季來臨時,蔬菜的價格波動是非常不穩定的,有時甚至可以用「一日三市」來形容,而且有的價格還會飆漲超過有機蔬菜的價格。那是小瓢蟲會考量劍長期蔬菜訂戶的價格風險,小瓢蟲把這些風險承擔下來,維持一般的價格,然而在冬季蔬菜大量生產時,價格低廉到不敷成本的季節,小瓢蟲也請訂戶來部份承擔這些成本,讓蔬菜的價格也保持在既定的範圍之內,這就是截長補短,讓生產都與消費者之間,都能保持在平穩的生產消費狀況。

 

*價格高但卻不一定買得到真正的有機蔬菜~!?

有機蔬菜的價格較高,這個是可以接受的,怕的是用較高的價格買到的仍不是有機蔬菜,關於這個問題就要看經營者的良知,因為有機蔬菜尚未有嚴格的法律制裁程序。小瓢蟲有機農場在「有機意識」的萌芽期即以創立,所以已經建立一些基本的消費會員,如果是最近新成立有機農場的人,恐怕就比較困難,為何這麼說呢~?

首先農場經營者必須需花兩、三年的時間改善土壤問題,而且剛開始的蔬菜品質必然不好,試想現在的消費者會等待嗎?而生產者有資本去消耗等待嗎?通常是沒有的,所以要做到完全不施用農藥、化學肥料是很難維持品質的。

小瓢蟲認為有機農業是建基於環境生態上而談的工作方式,即是從生態鏈的角度來做考量。不管耕作十、二十年,好不容易將栽培環境的生態鏈培養起來,一旦做噴藥處理,上述這種完整的生態鏈將會被切斷歸零,甚至更倒退回去,所以農場經營年齡是一年,開始用藥,那麼品質將倒退為零;經營年齡是五、十年,用藥之後,品質一樣是歸零,最後,大家只好再重新把有機的定義釐清。

有機農業究竟是從是否有農藥殘留的角度去定義呢?還是要從自然生態的角度去討論呢?從小瓢蟲的觀點來看,一座有機農場如果沒辦法與自然生態接軌,那麼其存在恐就不具任何意義了。

最後,回到主題,消費者怕用較高的價錢仍買不到真正的有機蔬菜,這個問題或許在未來還會一直出現,所以面對手中所握的有機蔬菜,消費者該如何擦亮雙眼,洞悉其是否是自己所想要的真正有機,小瓢蟲建議「何不」到原產地走一遭,到了產地,除了可以徹底感受當地的環境生態,也可以直接與生產者面對面的溝通,或許只需要一個下午的時間,但當下次拿起蔬菜時,腦海中是否浮現產地的優美環境與農場主人的侃侃而談,或許此時,菜已經不在是菜,而是一顆顆充滿主人心思的結晶,一段段述說不盡的尋夢故事